投資理財心法
選對工具並及早開始,輕鬆準備退休金
字級大小:
你開始準備退休金了嗎?退休後,你每個月想要有多少現金流?你知道勞保、勞退,哪個有破產的可能嗎?工作了幾年,即將滿30歲的丁丁,面對這些問題仍一頭霧水,他知道現在把錢放在銀行,幾乎沒有利息可言,所以前陣子聽朋友都在存「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他就跟著一起買,不過,他就只是傻傻每個月定期定額,也不知道這樣可以累積多少錢、將來夠不夠退休。其實,丁丁的狀況,可說是多數年輕人的縮影。

這幾年ETF投資非常火熱,根據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公布的3月資料來看,目前ETF的受益人數已經來到約435萬人,相當於每5個台灣人中,就有1個人投資ETF。而ETF的受益人數,在2020年3月才首度突破百萬人,隔年3月突破200萬人、10月突破300萬人;不到半年後,2022年2月就已經超越400萬人,且迄今人數還在增加中。

然而不少人只是抱著「跟風」的心態,並未認真規畫ETF的投資計畫及將來的退休情境,究竟靠著ETF是否可以創造足夠的資產,甚至在退休後,打造出每月10萬元的現金流呢?答案是:可以!

《Smart智富》月刊與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正勳合作,精算後發現,如果年輕人從30歲開始,每個月固定存5,000元買ETF,一直到65歲退休,加上勞保、勞退,就可以有機會月領10萬元,而且這筆退休金還花不完!

個人退休理財準備
是未來最重要金流來源

關於退休金的準備,可以從3方面著手,也就是被稱為「退休金3大支柱」的社會保險、職業退休金及個人退休理財。所謂的社會保險,以一般人來說,最常見的就是勞保。職業退休金,則是指勞退新制,雇主每個月會提撥6%的薪資至個人勞退專戶。個人退休理財就是自己存的退休準備。

由於勞保一直傳出有破產危機,「多繳、少領」是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未來勞保的老年年金給付金額恐怕會降低;勞退方面,是以薪資作為提撥的依據,所以即便自己也提撥6%,仍然會有投入金額的天花板,無法想存多少、就存多少。而個人退休理財的準備,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因此更應該被重視。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以ETF作為投資的起點,並採用定期定額的「懶人投資法」,但千萬別小看懶人投資,因為你只要買對標的,它的報酬率並不差。

不過我們保守一點,只用年化報酬率8%來試算,若30歲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5,000元買ETF,前面幾年,資產累積的速度不會太快,要一直到41歲,才會看到累積的資產首度突破百萬元,但是在本利和愈來愈大的狀況下,46歲將有第2桶金、50歲有第3桶金⋯⋯一直到滿65歲,這筆資產將累積高達1,033萬9,008元。

愈到後期,資產就會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這就是複利的效果,因為本利和變大,在同樣的報酬率下,自然會有更高的獲利絕對金額,所以在定期定額的過程中,前期的投入,絕對要有紀律、有耐心。

靠每年獲利維持生活
退休金就能花不完

由於退休之後不再有薪資收入,所以多數人不再投入新的資金,而是轉為利用這筆年輕時存下的千萬元資產來生活,而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不動用這筆錢,光靠它每年的股息、資本利得就可以應付生活所需。在年化報酬率8%不變的前提下,只要每個月提領的金額不超過6萬3,821元,再加計每月領取勞退年金1萬6,824元,以及勞保老年給付月領2萬4,847元,合計可達到每月10萬5,492元。

倘若我們擔心勞保老年給付未來會下降,或是老闆不加薪導致勞退金不如預期,即便把這兩項所得減半,每月領8萬4,656元,退休金還是花不完!

那麼,萬一已經超過30歲了,該怎麼辦?在條件相同的狀況下,假設你從40歲才開始定期定額每個月投入5,000元,至65歲,最終累積的資產僅有438萬6,356元,不到30歲開始投入者的一半。如果想要退休後,不動用到個人退休理財的本金過生活,那麼每個月只能提領2萬7,076元,加上全額計算的勞保與勞退,則有6萬8,747元,還算勉強可以,但萬一要面對勞保與勞退月領減半的情境,退休生活就會有點辛苦。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黃正勳分析,累積資產有3大要素:時間、金額、報酬率。如果開始投入的時間比較晚,已經錯失了複利效果的最佳發揮期,那就想辦法從金額和報酬率2個要素著手。

自己可以絕對掌握的就是金額,藉由提高每個月投入的資金,落差就不會這麼大,如果40歲開始,也想要在65歲累積出千萬元資產,那麼每個月定期定額就應該提高到至少1萬1,400元以上。

至於報酬率多寡,絕大多數是交由市場決定,且在長期投資的狀況下,每年的報酬率可能有高、有低,甚至有些年度會出現負值,但是,如果想靠著投資ETF累積資產,只要選出長期趨勢向上的市場,然後藉由「市值型ETF」打包該市場,便起碼可以擁有一定水準之上的回報。進階一點,若可以再把股息投入、低檔加碼,長期來看,想要年化報酬率8%以上並不是天大的難事。

留意勞保年金降低、通膨問題
以免影響實質購買力

退休月領10萬元,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重點在於:早點開始、選對工具。但除了前面提到,勞保可能領得更少,另外也要注意通膨會造成實質購買力下降的問題。觀察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近10年來,年增率在-0.30%至1.96%間,平均值為0.93%。

用較為保守的情勢推估,若每年通膨的年增率是1.5%,現在的10萬元,在35年之後,約當於現在6萬元的購買力,若每年通膨1%,則是約當於現在的7萬元。通膨的狀況,我們亦無法控制,但是對於退休,只要現在多一分準備,未來就能多一分安心。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本文由「Smart智富」授權提供
341

相關閱讀

投資理財心法 165
學習從小開始,理財納入課綱
為人父母為子女操煩了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物品、課業資訊,每一項都仔細研究、在意,就希望給孩子最好、最...
投資理財心法 442
ESG投資讓獲利與永續雙贏
過去2年,金融市場雖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劇烈波動,但國人退休理財的報酬率普遍已能達到5%~10%!根據新出爐...
投資理財心法 340
高股息ETF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
近幾年不論是股海老手,還是剛開始研究投資理財的股市小白,手裡幾乎都會握有一張ETF,而投資後能夠快速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