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趨緩、與病毒共存思維影響,台灣近2年半的邊境管制已逐漸鬆動,想出國的心也跟著放飛。以往民眾若在海外發生疾病,可透過海外突發疾病險填補相關醫療費用;但因新冠肺炎疫情風險難測,台灣產險、壽險公司紛紛在今年6月底停售該保單,目前在市場上幾近絕跡。民眾出國若不幸染疫或生病,該如何填補醫療損失?
海外突發疾病險雖停售
但已投保保單仍有保障
海外突發疾病險是針對保戶在海外因突發疾病,須在當地立刻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時產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填補。為附約出單,無法單獨購買,須先買1張旅平險主約才能投保。此次停售不溯及既往,手上已投保且還有效的保單仍具保障。只是旅平險是針對民眾旅行出遊設計的險種,保障期間大多不超過180天,當民眾保單陸續期滿,海外突發疾病險才會真的走入歷史。
尚有海外突發疾病險保障的民眾,若不幸在海外染疫或生病,該如何申請理賠?專家指出,若在海外染疫或生病,民眾在回國前,應備齊海外醫院開立的診斷證明書或住院證明、醫療費用明細表及醫療費用收據,回國後下載保險公司的理賠申請書申請理賠。但國外醫院相關文件不見得都會蓋醫院關防章,以醫生簽名為主,保戶在回國前應先詢問業務員或保險公司能否受理。
向健保署申請自墊核退
再申請保險理賠金
至於保險理賠金如何計算?民眾申請保險金理賠前必須先向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因大多數海外突發疾病險條款規定,門診或住院醫療保險金給付主要以保戶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範圍為對象。因此民眾在海外就醫,必須先向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健保不給付的金額,才是海外突發疾病險理賠填補的範圍。如果沒有做這個動作,有的海外突發疾病險僅會依實際花費的60%~70%做理賠。
另外還要注意,不少海外突發疾病險保險理賠金限額,會依突發疾病的地點乘上「海外地區調整係數」,例如日本是150%、美加是300%,也會影響保戶最終請領的金額。
舉例來說,小明去日本玩不慎染疫住院5天,一共花費3萬元,投保海外突發疾病險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限額為1萬元。他回台灣後,先跟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健保署核退給付1萬元,之後他再跟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因事發地在日本,乘上調整係數150%,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限額增長為1萬5,000元,最終保單理賠限額1萬5,000元,剩餘的5,000元就須由小明自行負擔。
若是小明回台後,沒有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保險公司最多只會給付限額的60%,也就是1萬5,000元的60%,最終拿到9,000元的保險金。
住院醫療險海外也有賠
但限住院或門診手術
但若沒有買海外突發疾病險,或是手上的保單就要過期,出國是否就沒有保障了?對此專家指出,其實大部分住院醫療險,並未將海外醫療除外不賠,若人在國外生病,只要有「住院」或「門診手術」行為,還是會理賠的。
但跟海外突發疾病險理賠的順序一樣,民眾回台後一定要先跟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若未申請者會被保險公司視為非健保身分就醫,相關保險金可能會打6折~7折。
至於保險金計算方式,跟一般住院醫療險相似,依住院的天數與實際自費金額來理賠。舉例來說,小明在海外染疫住院5天,自費花了3萬元,他若投保日額型住院醫療險,住院1天理賠2,000元,他可拿到住院日額保險金1萬元(2,000元×5天)。
若他投保的是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住院1天理賠2,000元,雜費限額10萬元,因保單的理賠方式為住院與雜費擇高者給付,他的自費在限額內,能獲得全額理賠,拿到3萬元的保險金。
至於有的國家如日本要求旅客入境需投保民間醫療險,民眾該如何解套?專家表示,民眾可以在國外投保當地的醫療險,但他也提醒:一是要確認保單條款內容細節是否符合自己需求,且海外保單大多為外文,要仔細閱讀;二是須先了解當地保險公司理賠所需文件與行政流程;最後是保險金給付通常以當地外幣計價,民眾應先了解是否要在當地銀行開戶,能否匯回台灣等細節。
投保海外保險公司之醫療險仍有一定風險,專家呼籲民眾投保前一定要想清楚。另外雖不知海外突發疾病險何時復歸,但仍建議民眾出國還是要投保旅平險附加旅遊不便險,因為它能填補出國在外最常發生的交通意外事故、受傷,以及班機、行程延誤等問題,讓民眾在國外玩得更放心。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