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投資型保單:低投資門檻、盈虧自負 兼顧保障與理財需求
字級大小:

聰明退休2〉投資型保單

低投資門檻、盈虧自負 兼顧保障與理財需求

 

「保費繳了15萬元,但保單帳戶卻不到4萬元,怎麼回事?」兩年前,35歲的阿泰在朋友的介紹下,買了一張保額500萬元的投資型保單。

一年保費大約7.5萬元,兩年來已繳超過15萬元,但保單帳戶價值剩不到4萬元。大感奇怪的他問了朋友,才發現前兩年的保費各扣了60%的前置費用,而且,每個月還要再扣掉帳戶管理費、危險保費等費用,剩下的錢才能放入投資帳戶之中。

阿泰不是特例,「我繳的保費都到哪裡去啦?」是許多投資型保戶的共同疑問。偏偏每逢市場多頭,又有許多人還未搞懂,就急著跳進去。

今年全球市場走揚,讓投資型保單成為年度最夯保單,銷售業績翻倍成長。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1~8月投資型保險商品的「初年度保費收入」,達1228.5億元,較前一年同期大幅成長110%。

「大家在購買前,要先了解究竟多少錢放在保險、多少錢用來投資!」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黃泓智表示,投資型保單號稱兼顧「保險」與「投資」。基本概念是,保戶繳的保費是購買「保險」(通常是一張定期壽險保單)以後,才把剩下的錢拿來投資。

 

觀念1 〉保費流程如何運作?

你繳的保費 並非100%用來投資

有了概念,再釐清三個基本問題,就能搞懂投資型保單的遊戲規則。

首先,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流程,通常是如何運作的呢?

「保費並非100%用來投資!」出版過多本保險暢銷書籍的財經專家李雪雯解釋,投資型保單分有「壽險」與「年金險」。

以「前收型」的壽險投資型保單來說,保戶所繳的保費會先分為用來繳交「目標保費」與「超額保費」的前置費用,而後剩餘保費進入一個「分離帳戶」,再從這個帳戶中的保單價值,扣除帳戶管理費、危險保費後,其他的錢才用來投資(含投資轉換成本)。

所謂「前置費用」(或稱「附加費用」)指的是保險公司營運費用與業務員佣金。而「目標保費」,是要保人在投保之初,自訂的「每年預計繳交的保費」,通常集中在前面三到五年扣取,累計最多只能收取150%的附加費用,之後即為零。

「超額保費」指每期繳交超過目標保費的部分,自行彈性增加,用於投資的費用。

每月收取的「帳戶管理費」,主要是支應保單行政費用;而「危險保費」(年金型通常毋需繳),則依不同性別、年齡與危險保額(用來給付壽險理賠的額度)算出來的費用。

「保單帳戶價值」是指,分離帳戶之中所有投資標的價值總和,是投資績效的檢視標準,也是壽險理賠金額的依據之一。

 

觀念2 〉投資型、傳統型差在哪?

投資型保單風險 由保戶承擔

「投資型保單」和「傳統型保單」有哪些不同?是許多保戶想追問的第二個問題。

不同之處,首先是「保額」。台灣人壽資深副兼商品精算處處長葉栢宏表示,有別於傳統型保單有固定保額,投資型保單的保額不固定,雖設有最低基本保額,但主要看保單帳戶價值的高低。

如果保單帳戶投資績效優異,就可獲得更高的保障;而一旦失利,只要「保單帳戶價值足以支付每月扣除額」,就還能獲得基本保障。

投資型保單(如變額萬能壽險)具「彈性繳費」機制,只要帳戶價值足以扣繳當年度危險保費,保戶可選擇不繳保費,只是因此投資本金較少,就會抵銷財富累積效果。

李雪雯也提醒,一旦不繳保費,帳戶價值又不再能支付危險保費,那麼,保單可能失效。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風險,要由保戶自行承擔!」黃泓智表示,若覺得投資型保單的效益不如預期,可考慮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尋求更能滿足理財目標的商品。

 

觀念3 〉誰適合買投資型保單?

年輕、閒錢不多 能自選標的、承擔風險

第三個問題,即是「哪一種人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如果你是一個月只有閒錢3000、5000元的年輕人,建議你可以買投資型保單!」李雪雯指出,若只從「每萬元保額的危險保費」來看,投資型保單的保險費比傳統壽險保單來得便宜,況且愈年輕,保費愈便宜。

因此,若只有一筆數千元的閒錢,卻想獲得基本壽險保障,並獲取較大的投資報酬,就可以選擇投資型保單。而且與定期定額基金相比,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門檻更低,每個月2000、3000元就能同時投資10檔以上基金。

相對地,就不適合年紀較大、危險保費較高、不懂投資、不願承受風險的人。

曾在1990年代活躍一時的「附保證給付」保單,近兩年捲土重來,各家壽險業者積極推出商品,就連金管會都協助鬆綁相關法規。

葉栢宏觀察,「附保證給付」機制的保單,不論市場波動,保險公司都依約提供最低保證給付條件,因此能對應退休族群需求,買氣趨旺。

究竟何謂「附保證給付」?這類投資型保單,可以保證什麼?葉栢宏指出,附保證商品有五大類型:保證最低死亡給付(GMDB)、保證最低提領金額/提領總額(GMWB)、保證終身最低提領金額(GLWB)、保證最低滿期保單帳戶價值(GMAB),以及保證終身最低收入(GMIB)。

「不過,因為附最低給付保證,因此,這類商品收費會比一般投資型保險來得貴,且中途解約,可能受損失!」葉栢宏提醒。

此外,專家也提醒,外幣計價保單,須提防匯兌風險,以免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遠見退休特刊
9378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