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心法
用「保單活化」補足退休金缺口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有超過8成民眾擔心退休金準備不足,主因在於低估了退休需求費用,除了生活開銷外,還有醫療與長照等費用都頗高。然而,民眾若到了65歲或70歲才發現準備的退休金不夠用,就已不容易再籌措資金。
有鑑於此,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在2014年推出「保單活化」政策,民眾可將現有的傳統型終身壽險保單,轉換為同一壽險公司的醫療險、長照險或遞延年金險,以支付高齡退休後發生的醫療、長期照顧及生活等支出,也就是將原本的壽險身故保險金轉換成生前的養老金,再依自己需求重新分配既有的保險和保單資源。
保單活化政策立意雖良好,但目前成效仍不顯著,主要原因除了過去高利率保單盛行,民眾不想轉換之外,許多民眾不了解保單轉換之效益。為了體現保單活化的精神,金管會除了規定在轉換後3年內,可以將保單再次轉回舊保單之反悔期設計外,同時也允許民眾「部分轉換」,保戶可以考量實際需要,自行決定轉換方案,可以選擇一張終身壽險保單全數轉換,也可以部分保價金轉換為一張或多張的年金險、健康險、長照險。例如,擁有高利率保單的民眾,可以選擇部分轉換,將一部分的保單依照需求進行轉換,同時仍繼續保有部分高利率保單。不過,早期的高利率保單在轉換後,利率可能會變低、保費成本變較高,保戶可比較保單解約和保單轉換的效益,有些保單透過解約並扣除稅額之後,有可能比保單轉換更划算。此外,由於保單轉換是依據舊保單所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以下簡稱保價金)來評估,在轉換過程中,若保價金累積的金額不大,那轉換的效益也會隨之減少。同時,如果保單轉換橫跨2項險種的轉換,根據理賠範圍與條件、給付方式等不同,也可能導致領到之金額不同,民眾在保單轉換的評估上都需要格外注意。
此外,很多人尚未購買失能險或長照險,民眾在購買新保單前,可多了解保單活化的內容,以重新檢視自身保單所需後,再善用保單活化以提升退休生活的保障。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本文由「Smart智富」授權提供
880
相關閱讀
投資理財心法
1031
提早建立退休雙帳戶
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長壽帶來的不僅是活更久,而是一場財務挑戰。根據中國信託銀行發表的「20...
投資理財心法
1379
用保險金信託,照顧被留下的家人
在規劃未來時,為家人建立一份長期而穩固的財務保障,是每個人的共同心願。特別是當生命無常,我們無法預知...
投資理財心法
824
指數化投資是什麼?4步驟賺到市場報酬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以追蹤市場指數表現為目標的投資策略,其核心理念是透過分散風險和降低成本來實現長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