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心法
中國經濟萎靡不振 陸股還能投資嗎?
字級大小:
今年以來,截至8月23日為止,中國上海證券指數(簡稱上證指數)幾乎沒有上漲,本益比處於2000年以來低位。

但同期間內,美股、日股、台股都繳出了15%以上的漲幅,那斯達克指數更是飆漲超過30%。在全球股市一片熱潮中,陸股獨冷。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低迷不振的陸股,還有投資機會嗎?

疫後復甦力道不如預期
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

在今年初,陸股原本是最被期待的市場,各大法人、投研機構都看好經歷3年嚴格的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終於能夠迎來一波解封行情,不只經濟各方面可以重回成長軌道,更期盼陸股能夠由低檔翻揚向上,重返多頭。

但事與願違。陸股雖有一小的反彈,接著就後續無力了,回到年初水準。

金融市場如此疲軟,反映的正是經濟基本面的不振。中國7月最新出口年衰退14.5%,不僅低於預期,更是2020年2月疫情爆發後最差。2023年經濟成長率則是連續2季都差強人意,最新第2季經濟成長率6.3%,也明顯低於市場7.3%的預測值。

中國疫後復甦力道明顯乏力,令外界失望,因此第2季經濟成長率數據出爐之後,外資券商就先展開一波下砍經濟成長率動作,在中國碧桂園債務問題爆發之後,外資券商又更進一步下砍經濟成長率。

3因素釀禍
中國民眾消費信心受挫

為何經濟狀況如此糟糕?「信心不足是當前最大的問題。」專家說明,因為中國消費者並不是沒有錢可以消費,事實上,中國平均家庭儲蓄在2021年之後是明顯往上攀升的,手頭雖有錢,但是中國消費者卻不敢也不願花錢,造成中國這一波嚴重消費信心危機,綜合歸納是以下3因素:

因素1》政策不確定感

據專家在地的第一手觀察,3年的疫情政策的反覆與不確定性造成了中小企業,以及民眾信心很大的打擊。先前在防疫政策下,中國民眾是不能大把消費,但就算在解除清零政策之後,基於先前官方政策曾經多次反覆的不安,企業跟民眾也只在去年疫後11月~12月釋放了些許需求,隨後很快就又縮手了,復甦動能明顯後繼無力。

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Adam Posen)對於這點也有相同觀察。波森在近期發布的文章中就指出,中國正在承受「經濟層面上的新冠後遺症」,問題在於中國採行的政治經濟與清零政策,「中國的清零政策讓一般中國人對於生計與資產感到非常不安全,」因此中國消費者開始放棄持有耐久財、購物、投資中小企業等可能會「困住」他們資產的行為,更喜歡持有感覺安全、流動性更高的資產,例如現金。

因素2》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中國經濟成長疲軟,就業市場狀況也同樣險峻,青年失業狀況又尤其嚴重。根據7月公布的最新6月數據,中國16歲~24歲青年失業率已連續3個月超過20%,創下統計數據以來最高值。糟糕的數據甚至讓中國官方選擇「蓋牌」,8月中以「健全優化」調查統計為由,暫停公布青年失業數據。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又哪來的信心消費?」中國中小企業是就業的最大宗來源,但現在中小企業本身信心就不足,當企業支出保守,也就無力提振就業市場,也是造成現在中國青年失業率節節攀升的一大因素,工作前景籠罩陰霾,消費力自然相對低落。

因素3》持續爆雷的房市

自恒大在2021年爆發債務危機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就一直是拖累中國經濟的一大原因,2年過去,中國整體房市的壓力不僅沒獲得舒緩,更糟的是,現在甚至連何時可以觸底都還未知。

今年7月底,中國官方在宣布促進消費20條措施時,不再提及「房住不炒」字眼,一度讓外界解讀為減緩對房地產市場的控管,但這並無法阻止房地產市場惡化的情況。因為,緊接著在8月,中國地產開發商巨頭之一的碧桂園就因未能如期支付債息,爆發債務危機,違約倒債就在眼前,顯見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仍嚴峻。

專家報告分析,房地產的疲軟不僅壓抑工業需求與投資,更會抑制勞動市場及民眾收入的復甦,進而拖累消費成長。且由於房地產占中國居民家庭財富比率達到60%以上,房地產疲軟造成的負面財富效果,也會讓中國民眾縮手不消費,影響恐會延續到明年。

中國經濟現在彷彿進入惡性循環,要如何恢復消費信心,外界期待的仍是中國官方的出手,且需要的是大規模且有力的刺激經濟,但專家們也都坦言,這件事只能期待,但非常難以判斷。

其實今年以來中國官方林林總總的刺激政策不斷,但問題在於這些政策都是比較瑣碎、規模偏小的,且更關鍵的是這些政策「只聞樓梯響,並沒有見到錢真的花下來,」沒有大幅加碼財政支出,也沒有給予地方政府資金支持,也因此,市場就算本有期待,後續也會發現這些政策的效用沒有預期的這麼高,「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中國股市難以持續上漲的原因。」專家觀察。

雖然經濟成長仍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但可能已經不是唯一或最優先目標。專家認為,中國政府要大規模刺激不是做不到,特別是現在處於通縮環境下,但政策的設定攸關政治決定,並不容易判斷,而現在中國官方看來仍希望降低經濟對於房地產過於依賴的格局,也因此,要在現在就大動作救市或大規模寬鬆,恐怕並不容易。

專家則擔心,當官方權衡政策時間拉長,則可能會有政策推出時間點過晚,或是效果不佳的風險。

錢進陸股謹記2原則
務必做好資金控管

在這樣的狀況下,陸股還能投資嗎?套牢的投資人又該怎麼辦?專家認為,當中仍有機會,但是在大環境不理想的狀況下,必須把握以下2原則:

原則1》選股不選市,從3題材切入

在整體大環境疲弱,未有強力政策之下,專家都同意恐怕難以見到市場齊漲。但這不代表陸股沒有投資機會,專家提出3大有潛力的投資方向:

①具有外銷能力的工業類股:這類工業股在中國內需市場不夠強勢時,其造價較低的工業產品仍對新興市場相當具有吸引力,包括生產巴士、堆高機、柴油起動機等具有利基優勢的公司,在今年的陸股都有逆勢上漲的表現。

②高現金流、高配息企業:過去中國高速成長,企業相對不重視現金流及配息,多數中國散戶也還未關注這類財務數據,但現在陸股市場開始往成熟市場發展,專家認為這類公司會更受市場重視,未來會愈來愈有價值,值得提早進場卡位。

③「2060碳中和」受惠題材:雖然近期的經濟疲軟,讓外界擔心中國政府是否不會繼續支持這個政策,但專家判斷,2060碳中和對中國來說,與其說是環保政策,更是能源安全政策,因此中國政府絕對會長期支持,也因此能在此題材下受惠的公司,也具有長期的投資機會。

原則2》不任意加碼,做好長期投資準備

針對已經投資陸股基金套牢的投資人,專家建議,投資人仍可持續定期定額,但要做好長期投資準備,且絕不要輕易加碼。

這是因為當前中國股市的估值處於長期低點,評價的確已經不貴,再跌空間已經較小,在低點出場會有些可惜,持續定期定額能夠扣在低淨值的地方有助於壓低成本,但另一方面專家也直言,評價低不代表股市就能夠立即反彈向上,因此絕對要做好資金控管,不要隨意加碼。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本文由「Smart智富」授權提供
414

相關閱讀

投資理財心法 738
勞保年金「這個年紀」開始領最划算!
退休後需要一筆資金維持生活開銷,多數人會在還有收入時就進行投資或儲蓄,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但並非每...
投資理財心法 530
釐清遺產定義,捍衛個人權利
談到遺產的分配,自古以來就是一大難題,很少有人能滿意,但面對遺產的相關稅法,沒遇到不會特別想研究,通...
投資理財心法 612
掌握2時機,聰明布局債券ETF
過去1年台灣投資人大舉押注長天期債券ETF,寄望降息大賺價差,這讓長天期債券ETF成為過去1年來最熱銷的投資...